之所以订房中心开始改变,主要的动力还是来自消费者。与旅游观光客仍停留在比价格的消费水平不同的是商务客人已经逐渐成熟。以往发卡的10%以上有效率锐减到0.1%以下的时候,占领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凭发卡获得客户资源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面对几千家酒店的合作,价格优势也很难全面铺开。人工成本的增加、其他分销方式的兴起,都逼迫着传统强手另寻途径提升收益。 
    展望2009年,由于消费力缩水、利润降低,商旅市场进入寒冬,分销企业将进一步分化,树立自己的鲜明标签。携程在建立万人预订中心强化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开始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试水,收购PMS三大厂商之一的中软、小范围扩张星程联盟酒店已经显示它的尝试重点将是上游供应商。艺龙在4G理论的全国路演之后紧锣密鼓地全面系统调整预示着它将侧重于网络预订市场,弱化传统的电话营销。Q芒果项目上马,芒果网将培育起青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方式。12580、号码百事通的电话预订模式牢牢抓住了数千万非网民的消费潜力。 
    以上可以看出,各大分销商已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细分客户市场,并为了这些客户调整内部系统和组织结构,围绕这些客户筛选更为合理的目标性酒店和其他产品供应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更为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差异化及多样化,让酒店及其他业者更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分销商推广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资本实力决定B2B电子分销模式的胜利者 
    与国外GDS(B2B)模式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不同的是,中国B2B市场才刚起步3年。由于B2C市场过于强大,中国GDS公司走得都非常艰难。从最早的Tinsia旅交所到最大的中航信航旅通,GDS公司最近3年比比皆是,但都没有进入盈利状态。 
    2009年年初,中航信发出信号:09年年度间夜超百万,5年内达到1个亿。这一新闻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09年目标不是问题,但1个亿的间夜令人遐想。其实,以其上市公司背景加上机票的独占性,只要运营得当,相信1个亿也是可以达到的,关键的关键就是资本和实力。 
    纵观国内的B2B电子分销企业,仅有4家为业界熟知:一家国营企业中航信航旅通(Travelsky)、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网连天下Tinsia旅交所、两家海外背景企业Hubs1汇通天下(德尔)、德比Derbysoft。
这四家企业在基本相同的时间,用基本相同的模式开始引导酒店认知GDS模式,并培育代理市场,积累中国成千上万的传统旅行社和机票代理人的客源资源。      互联网基础下的企业都是大资金投入、短期爆发的成功方式。然而,2009年的经济危机让这个模式下的所有企业举步维艰,数千万培育起来的市场遭遇寒流后将很难快速增长,多家企业陷入资本困境,光明的市场前途,却无法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爆发式的增长遥不可及。但是,我们乐观地看到:新模式下企业的成功在经济低谷时的概率远大于经济繁荣期。一个好的模式,在经济繁荣期间将促生许多新企业,也会带动上下游的企业多元化地介入,导致市场上推广该模式的企业激烈竞争,脱颖而出的难度相当之大。GDS模式自2005年起风生水起,超过10家以上的新老企业投入巨资培育和争夺市场,经过4年的推广,业者已经基本认知和认同GDS在中国的发展潜力。2009年本应是一些企业走向成功的起点,不过经济危机下,资本市场的停滞瞬间使得部分企业跌入生死存亡的谷底。这一情景下,谁来收获已经培育好的市场,并在经济上行时爆发增长就完全取决于强大资金的支撑。不难相信,当经济危机过去时,GDS模式必将造就1-2家成功的企业,而其他企业将基本消失。 
    经济困境催生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经济的衰退让传统企业的利润节节下降,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却步步高升,进一步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失衡。如何降低成本,保住利润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开源成为瓶颈时,节流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之道。 
    2008年底开始,各个行业大规模裁员,世界500强中许多企业裁员高达20%-30%,一时间所有员工岌岌自危。酒店行业并没有成为特例,许多集团的高管在服务几十年后都只能黯然离职。但依靠裁员和控制费用能达到根本的节流目的吗?其实不然!尤其是中国的酒店业企业,都还处于上行期,并没有达到人员饱和和市场完全竞争的状态。成本难以控制的根源在于没有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流程的混乱、工作的低效、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都使得成本无法量化地管理。绝大多数中国酒店的管理还是停留在纸笔记录和领导的指示上,即使在使用类似PMS等管理系统,也仅仅是数据记录的工具,而很少用于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花费数万,甚至上百万的PMS在相当多的酒店仅仅等同于电脑中的Excel表。数百家的中国酒店集团有CRS(集团中央预订系统)的不到30家,运营得当的不到10家,而这10家中绝大多数不是星级酒店集团,反倒是经济型连锁。 
9 7 1 2 3 8 : | (本文已被浏览 7081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