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中国酒店业面临着两大考验。除了后奥运经济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人人皆知的金融危机了。而原本就因虚高的成本、抢占市场的急切差点送掉性命的经济型酒店,却逆着金融风暴,扶摇直上,出乎意料地——起死回生了!  
“跑马圈地”成本虚高,泡沫繁荣终露弊端  
今年3月初,经济型酒店巨头如家快捷爆出了200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520万元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随后的两周中,业内又传出了多家经济型酒店连锁机构放缓扩张、推迟上市的消息。“经济型酒店泡沫破了”、“经济型酒店高利润时代结束了”……一时间,似乎整个经济型酒店行业被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  
一位多年从事酒店管理的业内人士陈先生说,前几年经济型酒店的确存在利润优势,许多投资者一哄而上。正如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董事长兼CEO徐曙光所说,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行业至少存在三成泡沫,所谓“泡沫”主要在于部分经济型酒店近两年大肆“跑马圈地”,造成物业成本虚高。再加上日益上涨的人工支出、能源支出,利润空间其实非常有限。  
奥运契机令人失望,后奥运经济令人担忧  
奥运会开幕之前,所有行业都摩拳擦掌,意欲在奥运商机中分得一羹,尤其是与奥运息息相关的酒店行业。但是奥运期间的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五星级饭店的出租率也仅保持在81%左右,比去年同期69%仅提高了12%,而四星级和三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比去年均有所下降,四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是60%,比去年降低9%,三星级以下包含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才30%~50%,比去年低更多。原本打算利用奥运契机,打个翻身仗的经济型酒店,却未免要失望了。  
而从国际视角来看,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国在会后大多会经历一个经济回落的过程。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一共6届奥运会中,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他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而原本就“体弱多病”的经济型酒店连锁机构则尤为担忧。  
逆势而上,经济型酒店反受益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公司开源节流重新制订了出差标准,高星级酒店被抛弃,降级至低星级酒店或者经济型酒店。此外,政府官员外出时住在物美价廉的经济型酒店正在成为趋势,汉庭东单店店长宋晓光介绍道,因为地处长安街,店里最近和不少各省市驻京办签署了大客户协议。  
另外,受金融危机影响,物业租赁的成本也在下降,已有房地产开发商表示对经济型酒店领域的投资感兴趣,频频伸来橄榄枝。而一些三、四星级的酒店也想转变成经济型酒店,这对经济型酒店的并购来说未尝不是机遇。  
几大行业巨头,傲迎金融风暴  
作为经济型酒店的两大巨头如家和汉庭,都在近日有了不小的举动,危机与机会并存,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最坏的时候”也是扩大规模的“最好时机”。  
如家:8月4日,如家正式更名为“如家集团”,宣布今后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同时推出了定位于中高端商务的品牌——和颐酒店。可以看出,如家已不是07年自爆季度净亏损1520万元的萧条模样了。  
汉庭:在顺利拿下今年的第二笔投资之后,宣布2009年将依然保持100家新店的增长计划。11月,除义乌等少数特殊城市外,汉庭大部分酒店仍保持了95%以上的高出租率,北京、上海等主要商务城市的酒店出租率甚至接近100%。  
7天:7天连锁酒店不久前刚刚接受了英联投资和华平基金联手投资的6500万美元,这也是2008年酒店行业的第一笔成功融资。为何此时“7天”独受青睐?可见,风投的犀利眼神已穿过泡沫,看到了利益。  | (本文已被浏览 2563 次) |
|